沂蒙革命纪念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路与沂州路交会处东南角,北至银雀山路、西至沂州路、南至陵园前街、东邻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总建筑面积43019平方米。
走进纪念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群雕,两边是习总书记关于山东和沂蒙精神的两段讲话。习总书记于2013年11月25日来到位于山东临沂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并到临沂革命纪念馆现场参观沂蒙精神展。在“山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示意图”“沂蒙人民支前统计表”等展示前,他详细询问沂蒙地区革命战争历史。习总书记说:“历史不能忘记,回想当年峥嵘岁月,我们很受教育。”
在展厅习近平会见了“沂蒙母亲”王换于孙女于爱梅等模范人物。习近平说:“这次来沂蒙就是看望老区人民,重温沂蒙精神。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
来到二层的沂蒙革命历史展览厅,整个展览厅分6个展区。第一展区是“红色沂蒙,革命热土”
沂蒙,一片神圣的土地,一片红色的沃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被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
沂蒙老区,又称沂蒙山区,主要指的是以蒙山、沂水为地域标志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 历史上的沂蒙,今天大致包括现在的山东省临沂市的三区九县(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沂南县、沂水县、郯城县、费县、平邑县、苍山县、莒南县、蒙阴县、临沭县)和淄博市沂源县、日照市莒县、济宁市泗水县。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与党荣辱与共、生死相依,绘就了辉煌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无数义无反顾跟党走、舍生忘死支援革命的英勇事迹;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就的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血肉相连最真实的写照,如猎猎旗帜,激励着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为增强山东抗日骨干力量,由代理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率领的八路军115师,由晋西向山东挺进,于1939年3月初到达山东省鄄城、郓城地区。7月,由鲁西进入鲁南的临沂、费县地区,开始了115师在沂蒙山区的峥嵘岁月。9~10月,师部和第686团、新扩编之特务团、随营学校分别进入鲁南的滕(县)峄(县)费(县)边区,与山东纵队苏鲁支队会合,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一件件历史实物,一张张战场照片,一个个感人故事,把大家带到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
1941年,山东敌后抗战进入极其困难阶段。第115师与山东纵队相互配合,依靠广大群众展开了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的斗争,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粉碎了日伪军万余人的大“扫荡”。
第115师,从1937年8月到1943年春,共进行战役战斗3840余次,歼灭日伪军18.2万余人。1943年3月与山东军区合并后,又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积极开展攻势作战及大反攻,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沂蒙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方针,使抗日根据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看,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党组织建设,在沂蒙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党组织,播撒革命火种。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改善人民生活。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干部教育,识字运动,艺术宣传,文化建设蓬勃发展。《沂蒙山小调》诞生于山东临沂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它的前身是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创作的《反对黄沙会》。《沂蒙山小调》与《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中国优秀民歌,蜚声海内外;“沂蒙好风光”也逐步渗入到人们的心灵中,成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
第四展区“众志成城,走向胜利”。
1947年2月1日,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并,成立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和前委书记,粟裕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委,陈士榘任参谋长。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了进攻作战,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参战方兵力:华东野战军27万人,国民党军24个师、60个旅约45万人。伤亡情况:解放军伤亡1.2万余人,国民党军伤亡3.2万余人。主要指挥官:陈毅、粟裕,张灵甫。战争结果:国军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张灵甫被击毙。
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魂,一举全歼国民党军精锐“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74师,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此役是粟裕大将指挥的杰出战役之一,毛泽东主席曾对粟裕说过“这场战役中国有两个人没有想到,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就是我毛泽东!”。
在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有一个伟大的母性群体,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她们就是"沂蒙红嫂"。
这一长串的数字充分说明了沂蒙人民为革命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
仅解放战争时期,临沂全区460万人口中就有120万人支前参战,有31000多名沂蒙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不顾生死抢救解放军战士的“沂蒙六姐妹”等。陈毅元帅曾经很形象地形容:“淮海战役是沂蒙老区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同时又说:“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养育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充分表达出对沂蒙老区人民无限的感激之情。
“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就是当时伟大的沂蒙人民为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所作出的巨大牺牲的真实写照!!
走进临沂,你会陶醉于蒙山沂水的旖旎风光,感受到现代商城的勃勃生机,领略到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